金秋时节,记者来到世纪工程平陆运河企石枢纽施工现场,只见塔吊高耸林立,工程车辆往来穿梭,历经两年多施工建设,平陆运河雄姿初现。
“每天能挣160元,我已经做了大半年了。”今年58岁的梁芳平是灵山县旧州镇张高村委深水村村民,主要负责平陆运河企石枢纽项目现场保洁。说起这份能在家门口赚钱的工作,梁芳平喜笑颜开。
平陆运河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,也是推广以工代赈国家重点工程清单项目。近年来,为破解平陆运河项目灵山段建设招工难、沿线镇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,灵山县以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为平台德赢首页,,探索“平陆务工”新模式,蹚出了一条以工代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“新路子”。
以工代赈是增加群众就德赢首页,业、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之一。作为平陆运河建设主战场,灵山县坚持就业岗位紧密联系群众、就业意向紧密联系实际、用工需求紧密联系项目的“三紧密”原则,推动以工代赈由专项扶贫政策向集就业促进、收入分配、区域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变,充分释放政策红利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,推动人民群德赢首页,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建立工作管理制度。出台《灵山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(平陆)运河工程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工作协同、技能培训、薪资报酬等10个方面重点措施,为实施“平陆务工”以工代赈提供组织、资金、培训等全要素保障。
建立政策解读制度。面向运河沿线群众发放“平陆务工”以工代赈政策解读及务工指南,强化政策宣传,打造群众家门口的“劳务中心”,群众对以工代赈政策的知晓率由5.1%提高到85.3%。
建立闭环监管制度。建立平陆运河项目(灵山段)群众德赢首页,务工、劳务报酬发放两份台账和劳务报酬核发监督制度,实现务工信息有源可溯、报酬发放有据可查、闭环监管有章可循。
为保障平陆运河建设企业用工需求,灵山县编制“平陆务工”以工代赈工作流程图,构建“两库一站”归集多元数据,对岗位供需、劳动力数据实行双向动态化管理,实现务工供需信息精准衔接。
“‘两站一库’,就是根据实际需求创建岗位‘下单’信息库、就业‘点单’信息库以及岗位‘送单’服务站。”灵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日钦表示,“两库一站”推动岗位供需向“订单式”转变,实现用工单位按需“下单”,群众就业按需“点单”。
灵山县三海街道居民杜国芳今年5月正式入职平陆运河企石枢纽项目部。“这里吃住条件都挺好的,也方便回家看父母,每个月到手工资有3000多元。”杜国芳说德赢首页,,能够在家乡参与平陆运河建设,感到特别荣幸。
“目前,项目部通过以工代赈途径录取周边村镇的工人约120名,薪酬待遇3500元—6000元。”中交一航局平陆运河企石枢纽人事主管王玉峰介绍,以工代赈结合属地化人力资源,不仅让项目的人员配置更高效便捷,也缓解了人员不足问题。
截至目前,平陆运河项目灵山段以工代赈劳动力信息库收录劳动力4135人,其中脱贫劳动力196人;用工单位岗位信息库汇集岗位资源2126个,就业服务站服务就业群众3532人。
2024年5月7日,灵山县平陆运河就业服务站组织求职应聘自卸车司机、小工的18名求职者到灵山县平陆运河招工服务点登记求职信息。黄振杰 摄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在解决群众不适应岗位技术要求等难题方面,灵山县创新“试岗+送工”“培训+稳岗”“竞技+提升”等“3+”全链条陪伴式服务模式,持续提高务工人员整体发展能力,实现由劳务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。
创新“试岗+送工”适岗模式。由灵山县大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组织信息筛选、岗位配对、岗位体验,使就业群众深入了解岗位环境、岗位需求、薪资待遇等情况。
“我们制作岗位操作视频,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岗位信息宣传,实现人岗相适‘零跑腿,不见面’。”灵山县大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飞龙介绍,截至目前,公司累计开展带工送工服务1600多人。
创新“培训+稳岗”转型模式。开展务工人员岗前技能性、适应性等专项培训,对参加培训合格者按规定发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。去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47期2248人,其中脱贫劳动力789人。
创新“竞技+晋升”升级模式。通过组织工程建设单位和县、镇联合举办劳动技能竞赛,各路技能人才同台竞技,一批务工群众经过比赛磨砺,迅速成长为各工种的技术能手、业务精兵。
“目前,平陆运河项目灵山段累计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1100余人,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。”灵山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陆汉川表示,灵山县将充分发挥以工代赈“杠杆”作用,持续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作出灵山新的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