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我们常说水资源是支撑经济、社会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,厦门地处沿海,是经济特区,首先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厦门水资源的情况?
王伟文:福建在国内算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省份,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.5倍。大家可能感觉,厦门作为福建省的沿海城市,应该不缺水,但实际情况,厦门是一座极度缺水的城市。根据多年统计,厦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.2亿立方米,以去年的厦门常住人口530万来计算,年人均水资源量229立方米,仅为全国的12%,不足全省的9%,同时也远低于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≤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。
主持人:刚刚听您说完,我们了解到厦门的水资源是很难保障整个城市发展和需求的,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呢?
王伟文:厦门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厦门的水资源保障,我们水利部门也把为这座城市“解渴”作为头等大事,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全力保供水:
一是外引,增加可供水资源量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水利部、省水利厅和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,我们成功建成莲花水库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两大新水源,这两大工程每年可为厦门新增2.47亿立方米供水量,供水水源也实现了由原来的“一江两库”到“两江四库”的跨越,现状水源年可供水量达到8.65亿立方米,确保厦门市近期用水无虞,但是从中远期来看,还是尚存缺口。
二是内联,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。在九龙江北溪引水系统和龙津溪引水工程的基础上,我们建成了原水高、低线连通工程,实现北溪引水、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两个外调水源和我们辖区内的坂头-石兜水库、莲花水库、汀溪水库等3个内部重要水源与主力水厂的联网互通、互为补备,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。
三是增力,精准实施民生补短板。提升本岛、跨岛发展,着眼于民生突出问题重点用力。比如,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本岛埔仔原水枢纽改造工程,年内完工后,将有效满足岛内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;建成汀溪水库群至翔安供水(一期)等原水输水工程,有力支撑厦门东北部新城片区发展;实施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,持续抓好建后管护,让2.6万山区群众喝上了方便水、放心水。
2021年和2022年,连续两年,厦门均获全省水利工程质量考核A级第一名;所属水利工程2次获得福建省“闽水杯”水利优质工程金奖、1次获得银奖;今年至9月底已完成水利投资18.32亿元,占我们年度投资计划的75%。
主持人:听您谈到目前保障中远期用水还是有缺口的,那么未来我们的水资源保障能跟得上来吗?
王伟文:我们也在积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,为了保障中远期用水,我们积极融入福建大水网建设,在省水网建设基础上,我们去年编制实施《厦门市供水大水网系统工程规划》等,规划总投资规模300亿元,着力构建厦门“八源四横四纵”大水网格局。具体来说,我们从四个方面发力:
一是积极配合福建省水利厅推出的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,最大程度提升厦门市引调水配置水量,保障中远期用水需求。
二是有序组织实施引调水提升改造工程,继续实施重要水源连通工程,包括北溪引水系统提升改造工程、石兜水库至翔安北水厂(中线工程)和汀溪至翔安供水二期工程等,强化互联互通,着力提升供水网调度配置能力。
第三德赢官方app,,争取先行实施溪头水库的扩建工程,作为厦门水网建设的一个重要“结”点,确保在扩大外调水量基础上有效增强本地“以蓄补引”的调蓄能力。
第四,积极协调在闽江北水南调工程中能够预留向厦门的供水线路,加快推进曾溪生态水库扩建工程前期研究,为我们“十五五”储备中型水库建设项目,以解决厦门市远期缺水问题;同时从非常规水源利用的角度,我们也开展实施海水淡化可行性的规划论证,论证结果今年也可以出来。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水资源保障。
主持人:那么在上面提到的关于工程措施以外,还有没有什么做法来保障水资源的供应?
王伟文:我们重视节水治污,坚持先节水后调水、先治污后通水、先环保后用水。
首先,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。去年,厦门用水总量7.27亿立方米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.1立方米,万元GDP用水量为9.4立方米德赢官方app,,指标均在全国前列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全市污水年处理量是5.09亿立方米,再生回用水量1.39亿立方米,用于生态补水等。目前,我们还在加快推动修订厦门经济特区节水条例,通过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,实现水尽其用。
其次,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德赢官方app,。在“依法治湖、截污处理、清淤筑岸、搞活水体、美化环境”20字方针的指导下,历届市委、市政府久久为功,一张蓝图绘到底,昔日黑臭的筼筜湖如今已变成碧波荡漾、白鹭翱翔的厦门“城市绿肺”和最美城市客厅。一湖碧水,浓缩着厦门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之变,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厦门水利积极推广“筼筜湖综合治理实践探索”经验,深化落实河湖长制,推动《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》制定施行,进一步构建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治水之道,全力打造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新图景。